最新资讯
压力与高血压

Spruill, T. M. (2010) Chronic Psychosocial and Hypertension. 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12, 10-16

很多文献都指出,慢性压力是导致高血压形成的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压力的强度及持续性亦对血压有着重要的影响。突如其来的压力已被证实对血压的负面影响,同样慢性压力亦会影响高血压的持续及其病发率。

有研究指出,当人感受到压力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便会释放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导致心跳加速、增加心输出量及血压。如果系统长期受压力活化,血压便未能回复静息水平。

压力可以分为很多种。当中以工作压力最为常见。于现代社会中,大多数成年人都工作至上,很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上,以致压力囤积而未能有效舒缓,大大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于生活上找出平衡点,于适当时候亦应放松身心,以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体重指数与高血压

Bell, A. C., Adair, L. S. & Popkin B. M. (2002) Ethnic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Hypert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55(4), 364-353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很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者不分种族。由于现代人生活繁忙,饮食不定时及习惯快餐饮食文化,并且缺少运动;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的主因。然而,不同种族人士患病的情况亦有所不同。

不少的研究指出,体重指数(即BMI)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II 型和其他慢性疾病都成正比例的关系。由于体内脂肪,特别是腹部脂肪,会令大量脂肪酸在血管里积聚,增加了胰岛素的阻力,因而导致高血压及其他代谢并发症的发生。

有研究指出,于相同的BMI中,东亚人士的总脂肪及腹部脂肪含量比西方白种人的较高。研究亦表示,预测香港华人高血压的BMI最佳切点为23.8,比白人的25 为低。因此,体重的控制对于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有着很重要的一环。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均衡饮食与健康

Liang, W., Lee, A. H., Binns, C. W. (2010) White Rice-Ba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Ischemic Stroke Risk: A Case-Control Study 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9(6), 480-484

我们常常都说,要预防心血管疾病,例如中风等要诀十分简单,只要有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定能事半功倍。当中均衡饮食是指:

  • 减少进食高胆固醇的食物,例如焦炸食物及肉类等;
  • 减少进食高盐份的食物,例如咸鱼等腌制食物;
  • 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
  • 避免烟酒;

在中国,白米饭是中国人社会里不能缺少的主要食粮。最近有外国研究指出,中国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因素可能与进食白米饭为主食有关。有关结论还需要更多研究去证实,因此市民无需担心。只要依照以上均衡饮食的法则,再加上每天三十分钟的带氧运动,拥有健康的心血管再不是难事了。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中风后残障及生活质素变化的研究

Kwok, T., Lo, R., Woo, J., Kay, R & Leung, K F. (2007) Quality of life and handicap of stroke survivors in Hong Kong. Hong Hong Medical Journal, 13(2), 23-27

香港的中风复康服务主要以医院服务为单位基础。当患者的身体功能渐渐恢复,患者便会出院并由门诊跟进,以保持身体功能的长远稳定。可是,中风所引致的身体残障一般未能避免,如果中风病人未能调整这些残障对心理和社交上的影响,将对其生活质素造成一定影响。

本港有一项探讨中风后残障及生活质素变化的研究指出,患者于中风后首三个月,其生活质素的指标,包括心理健康、社交及自觉生活环境都显著的恶化。年老患者(八十岁或以上)的情况更甚,其残障的程度亦较高。虽然行动障碍的情况会随时间而改善,但其方向感则会变差。

因此,照料年老的中风患者更需特别留神及小心,因为他们的社交网络及支持都相对的少,身体功能上的功能障碍都可能因各种退化,例如听力视力损失,而增加,继而影响其复康之路。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中风的预防

Cheung, C. M., Tsoi T. H., Hon, S. F. K., Au-Yeung, M., Shiu, K. L., Lee, C. N., Huang, C. Y. (2007) Outcomes after first-ever stroke.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13(2), 95-99

中风已成为香港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虽然现代科技的进步及医疗知识的发展已把中风病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有本港研究指出,推断中风后之五年内患者的情况并不太乐观。首次中风后的五年内,有接近四成病人死亡,另外有两成中风患者在五年内曾复发。在病发后五年,仍有一成病人,须依赖其它人来照顾生活。

以上的数据听起上来有点吓人,但这就正正道出中风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已中风的病人来说,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习惯,有效减压,多吃新鲜有益的食物,保持低脂、低盐、低糖之饮食,再配合各方面的物理及职业治疗,有助身体功能回复病发前的状况。中风后复康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相信只要透过各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家人及各位病友互相的支持和鼓励,病友在复康的道路都并不会孤单。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中风后的抑郁

Sit, J. W. H., Wong, T. K. S., Clinton, M. & Li L. S.W. (2007) Associated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mong Hong Kong Chinese: A longitudinal study.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12(2), 117-125

抑郁症是中风病人于病发后常见的现象。一项本港的研究发现,有接近七成的受访病人均出现抑郁的症状,当中四成病人于病发六个月后情绪依然低落。文献指出,中风后的抑郁产生成因,大多来自因中风所引致身体上功能的残缺,以及家庭角色转变及心理因素等等。由此可见,除了身体及功能上的治疗,病人心理健康的照顾,同样值得重视。

抑郁症会对中风病人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以致医疗费用增加、功能和认知的恢复亦会受到影响,直接降低患者的生活素质。研究又发现,除了家人以外,朋友等的社交支持能有助帮助中风病者避免患上抑郁症。因此,为自己扩大生活圈子,多参与一些健康的社交活动,不但可以强身健体,更能帮助保持心境开朗,抵抗抑郁情绪。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勿自行停服血压药

Wong, M. C. S., Jiang, J. Y., Gibbs, T. & Griffiths, S. M. (2009).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 Discontinuation Among Chinese Patients: A Cohort Study. America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2(7), 802-810

不少高血压患者都需要服用降血压药物来控制病情。降血压药物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利尿药(Diuretics)、β受体阻断药(β-Blocker)、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及ACE抑制药(ACE Inhibitors)等等。医生都会依照患者的病情,单独或合并处方。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都各有不同,患者应向主诊医生了解各药物的特性,依照医生的指示及处方准时服药,以增强药物效能及减低副作用所带来的不适。

香港中西文化共冶一炉,有研究指出,不少市民亦习惯自行配制中药或服用成药。由于不同药物的药性不同,自行服用处方以外的药物有可能令服药份量加倍,使作用及副作用增加;并且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的作用,亦难以估计。同时,研究亦指明,自行停服医生处方药物会严重阻碍病情的控制,令患者得不偿失,各位要小心留意。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高血压未被诊断

Chan, W. K., Chung, T. S., Lau, B. T. S., Law, H. T., Yeung, A. K. M & Wong, C. H. Y. (2006).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by private doctor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12(6), 115-118

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例如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避免患上心血管疾病,我们必先认识并妥善控制血压。

于本港的一项研究中,二成八的受访医生指出,超过三成高血压病人在第一次接受其诊断前并不知道自己已患上高血压,由此可见香港的普罗大众对患高血压的警觉性不足。同时,研究亦显示高血压发病者更有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引致延迟就医,情况令人忧虑。

研究亦指出,公民教育对控制高血压十分重要,透过教育市民于生活上作出微调,例如多做运动、少吃高盐份的食物、远离烟酒,再配合恒常的血压监控,定期作身体检查,有助预防、及早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因此,要保持心血管健康,今天起就应该开始行动了!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生活素质

Chan, D. S. K., Chau, J. P. C. & Chang, A. M. (2005). Quality of life of Hong Kong Chinese diagnosed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4(10), 1262-1263

于心脏病的治疗中,病情的好转固然重要,但协助病患者回复发病前的生活素质,都同样值得重视。心脏病为病人带来生理,社交,心理及工作的限制。因此,心脏病的治疗不单要把生命延长,着眼点还需要放在如何舒缓因心脏病而引起的症状及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有研究显示,有伴侣陪伴的病患者的身体功能一般比已离婚或已丧偶的较好,复康的进展亦较快。在这项研究中,八成参加者是已婚,而一成三是丧偶的,研究中前者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比较满意,主要因为得到家人及伴侣支持。中国文化重视紧密的家庭观念,这有助心脏病者的康复。研究亦指出对生活的满意度与学历没有关系。因此,作为家人及朋友,大家千万不要轻视对心脏病患者的支持和鼓励!有关详情请参阅以上文献。

除了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心脏病患者亦可参加一些病友组织,与朋辈分享经历并可互相支持和鼓励。「关心您的心」(http://www.careheart.org.hk) 和香港心康会 (http://www.hc.org.hk) 都是本港心脏病友组织。

心脏复康的成效

Chair, S. Y. & Thompson D. R. (2007).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nn changing patients’ clinical outcomes. British Journal of Cardiac Nursing, 2(4), 198- 202

大家对心脏复康的成效相信都不容置疑,成效的大与小及能否维持,全在于心脏病患者的「恒心」。有研究指,在参与心脏复康八星期后,病人的运动强度、血压、体重指标,胆固醇及三脂甘油酸都有明显的改善。可是当心脏复康计划完结,在第三个月的检查中,病人的血压、体重指标,及胆固醇水平,均比第八星期的指标退步。由此可见,持之以恒的良好生活习惯及适量的运动对心脏复康尤其重要,再加上医护人员的专业跟进,要拥有健康的心脏就再不是遥不可及了。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