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您信息 > 高血壓 > 中央肥胖知多少!

题目:中央肥胖知多少!
作者:黄美玲(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助理教授)

背景
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及生活习惯的影响,近年香港人的肥胖问题日趋严重。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资料显示,在2012年,本港有近36% 的成年人属于超重及肥胖,男性(47.2%)比女性(27.8%)较多属超重或肥胖。香港肥胖人口的数字已「超欧赶美」,研究亦显示,香港人中央肥胖的比率将大幅增长。

中央肥胖的定义
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联盟的标准,男性腰围≧90厘米(35.4吋),女性腰围≧80厘米(31.5吋),便属于「中央肥胖」。

中央肥胖的成因和影响
住在香港这个大都会,除了生活繁忙紧张,市民大众多缺乏运动、饮食习惯不均衡,令不少成年人早于盛年已成为中央肥胖症人士。相对于女士,男士更往往较早出现中央肥胖的问题。中央肥胖的成因是由于能量的吸收多于支出,令身体储存了过多的能量,形成脂肪积聚。中央肥胖与一般的皮下脂肪不同之处,是埋藏在腹腔内的深层脂肪,包着各样重要的器官如:肝、肾,肠胃等。当脂肪越加积聚,脂肪细胞会不停分泌多种荷尔蒙及生长激素,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血脂异常及血压上升,增加患上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量度腰围的方法
1. 首先把放于腰间的物件(如钱包、钥匙或手提电话等)移走
2. 量度位置以最后一条肋骨底部边缘与髂骨顶部的中间水平线为准(图一示)
3. 将量尺准确地套于腰部外围,避免挤压腹部组织

 

资料来源:医院管理局「理想BMI防病工程」
http://www3.ha.org.hk/bmi/b5_waist_fat.aspx.

如何预防中央肥胖

要预防中央肥胖,秘决很简单,就是控制饮食及多做运动。

以下4项重点能有效助你控制体重:

  • 限制摄取高糖份及高脂肪的食物
  • 以植物为主要饮食元素(如蔬菜,水果及全谷麦类作主要食粮)
  • 注意饮食份量,适可而止
  • 过饱或过饿都不合适,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一定份量的营养素来维持最佳状态
  • 根据成人健康饮食金字塔的建议
    • 吃最多:五谷类
    • 吃多些:蔬菜、瓜类及水果
    • 吃适量:肉、家禽、鱼、蛋、豆类及奶品类
    • 吃最少:脂肪、油、盐及糖类
    • 每天应喝6至8柸流质饮品
  • 勤做运动
  • 体能活动毋须过份剧烈,建议每星期最少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已可促进健康及减低患上部份慢性疾病的风险

References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13). Statistics on behavioural risk factors: Body Mass Index (BMI) distribution (adult Asian).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Retrieved July 29, 2013, from http://www.chp.gov.hk/tc/data/1/10/280/1331.html.

Department of Health. (2012). The Food Pyramid – A Guide to a Balanced Diet. Department of Health, Retrieved July 29, 2013, from http://www.cheu.gov.hk/eng/info/2plus3_12.htm.

Department of Health. (2010). The truth about weight and cancer. Department of Health. Retrieved July 29, 2013, from http://www.cheu.gov.hk/files/her/2459_TAW_and_Cancer_tc.pdf.

Hospital Authority. (2011). Ideal BMI Disease Prevention Project. Hospital Authority. Retrieved July 29, 2013, from http://www3.ha.org.hk/bmi/b5_waist_fat.aspx.

Ko, G.T.C. (2010). Obesity in Hong Kong – Risk and Burden, The Hong Kong Medical Diary, 15(2), 9-11.

Ko, G.T.C., Chan, J., Chan, A., Wong, P., Hui, S., Chow, F., Tong, S., Chan, C. (2007). Doubling over ten years of central obesity in Hong Kong Chinese working me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20(13), 11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