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中国内地心脏复康的发展

Wang, W., Thompson, D. R., Chair, S. Y. & Twinn S. F. (2008). Chinese couples’ experiences during convalescence from a first heart attack: a focus group study.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61 (3), 307-315

心脏病不但对病人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不适,尤其在复康的初期,对患病者的伴侣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心脏病人的伴侣往往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更要面对生活模式上的转变及自己和病人的各种情绪反应等等。研究显示中国内地的医疗教育不足,令伴侣对于疾 病,治疗,生活改变及将来,都很困惑。 他们不知如何处理生活及角色上的改变。他们感到担心,恐惧,甚至自我信心减小。专业人员的帮助都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还有助他们和病人的健康管理。因此, 心脏病人及其家人的感受与经历都是社会和医护人员不可忽略的一环。为达到更好的康复,按着不同文化而提供的支持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详细的研究报告可在以 上文献中找到。

Wang, W., Chair, S. Y., Thompson D. R. & Twinn, S. F. (2009).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perceptions of hospital- 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8 , 3401- 3408

心脏复康的益处,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少。在内地,心脏复康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在一项研究中,学者探讨了医护人员对院内 心脏复康的意见。研究发现,医护人员认为在内地要建立完善的心脏复康治疗,的确遇到不少障碍,如行政制度上的不关注、医疗及人力资源的不足及缺乏医疗保障 等等。除此之外,心脏覆康于中国内地依然未发展完善。医护人员只为病人提供药物和覆诊时间,但没有跟进性及完善的复康计划。而且他们只向病人提供一些有关 正确饮食的专业知识,没有涉及药物和治疗的知识。这样大大增加心脏病发率,隐藏的心脏病病人和心脏有人的心理负担。因此,内地的心脏复康服务仍有待改善发 展。详情可参阅以上文献。

心导管及通波仔手术需知

Chair, S. Y., Taylor- Piliaw, R. E., Lam, G. & Chan, S. (2003). Effect of positioning on back pain after coronary angiography.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42 (5), 470- 478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脏病的常规程序,经腹股沟穿刺作造影亦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相信并不陌生。由于 术后病人需要卧床休息数小时至 24 小时不等,以防止伤口因活动而出血。因此,病人因长时间卧床而有可能出现不适,如背痛,腰痛或小便困难等等。有研究指出,在医生的准许及护理人员的协助 下,病者于卧床休息时改变卧床的体位,的确能有助减少背部疼痛不适,并且有效舒缓病者因诊断程序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在此研究中,实验组的病人在首七小时 内,每小时由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可以平卧,左侧卧及右侧卧。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心脏起搏再同步治疗心衰竭

Yu, C. M., Chan, T. S., Zhang, Q., Yip, G. W. K., Chan, C. K., Kum, L. C. C., …Fung, J. W. H. (2006). Benefits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for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Narrow QRS Complexes and Coexisting Systolic Asynchrony by Echocardiograph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48 (11), 2251-2257

导致心脏衰竭(Heart Failure)的原因有很多,心脏收缩功能障碍(Systolic dysfunction)就是其中之一。透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超音波检查,Echocardiography),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患者的QRS波段比 正常的较短,配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的协助,我们更有可能发现这些患者的心室有收缩不同步的情况 ,以致血液未能有效地由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滞留的血液有可能倒流心房,继而导致肺和四肢出现水肿的情况,如果病者未能立即接受治理,后果可以十分严 重。有研究指,心脏起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能有效改善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情况。心脏起搏再同步治疗是利用植入的房室起搏器,令心房心室的收缩更协调,增进心输出量。此研究透过把 102个患有心脏衰竭的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效用。研究人员发现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确有效舒缓患有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病人的病情。详 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有人中风怎么办

Fussman, C., Rafferty, A. P., Lyon-Callo, S., Morgenstern, L. B. & Reeves, M. J. (2010).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Stroke Symptom Knowledge and Intent to Call 911: A population- Based Survey. Stoke, 41(7),1501-1507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俗称,由于脑部血液的供应受阻,令氧气和养分都未能及时传送到脑细胞,以致影响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中风一般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血栓性中风两种。病发时,患者可能会觉得四肢出现麻木不灵活的感觉,说话变得含糊不清,视觉都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意识混乱。

因此,如果发现家人或自己身上出现以上疑似中风的征状,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把患者送往急症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有外国的 研究指,于发现中风的征状时,有八成半的受访者都未能及时致电紧急电话以召唤紧急的救援服务。此举不但拖延了救援时间,更直接影响了救援的效果。

有见及此,我们应该时刻对中风的征状保持警觉及敏感度,于紧急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并致电紧急电话,让病患者可以及早获 得适当的治疗,提高医治效果。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压力与高血压

Spruill, T. M. (2010). Chronic Psychosocial Stress and Hypertension. 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12(1), 10-16

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性过高,主要增加血管疾病如中风和冠心病的风险。由于高血压初期的病征并不明显,部分患者都是由身 体检查中量血压后才发现的。患者有时会出现后颈疼痛的病征,甚至会有头晕呕吐的现象。

高血压的成因相信是与遗 传和生活习惯有关。此外,有研究指长期性处于高压力状态都是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当人们处于高压的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便会释放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 物质,引致心跳加速和心输出量增加,继而导致高血压。

压力亦分为很多种,研究指压力的主要来源来自工作和人际关系上。一般而言工作压力较大,都会提高患者于工作、休息和睡 觉时的动态血压;而缺乏亲友支持及单身的人士更是承受较大的压力,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负担。至于较基层人士及受种族歧视者,都被发现较易有高血压。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心境开朗,尽量于工作和生活上取得平衡。再配合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避免进食高胆固醇和油腻的食 物、远离烟酒并多做运动,都是减低患上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良方。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香港的心脏护理

Thompson, D. R., Yu, D. S. F. & Chair, S. Y. (2006). Cardiac nursing in Hong Kong: An overseas perspective. British Journal of Cardiac Nursing, 1(12), 589- 594

香港的心脏护理服务发展一日千里。在香港,当心脏病人需要入院,往往是先到「急症室」求诊,按病情需要,然后再转入其 他病房治理。急性心脏病人会转介到「心脏深切治疗部」(CCU)或心脏内科病房(Cardiac- medical ward)。而一般心导管检查或心导管手术,会在心导管室进行,检查/手术后会转回病房继续治疗。

脏外科病人在手术后会入住「心血管外科深切治疗部」,待病情稳定后,会转往外科病房继续治疗。香港首宗心脏移植手术是 在 1992 年于葛亮洪医院进行。另外医管局辖下的医院及一些私家医院,亦有提供心脏复康服务。此服务在香港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随着心脏护理的发展,心脏科护士担当 的角色更加不容忽视。透过加强护士人才的培训及对心脏科服务的研究,心脏科护士的知识及护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此举不但确认了心脏科护士的专业地 位,亦有助提升士气,更重要的是,这样更能确保他们不论于院内或是在社区里,都有更高的能力照顾心脏病患者及其家人。详细的研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 到。

香港人的心血管病风险

Chair, S. Y., Lee, S. F., Lopez, V. & Ling, E. M. (2007). Risk factors of Hong K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6 , 1278- 1284

很多研究指出,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高血脂,高血糖及吸烟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学者在 415 个本港的心脏病人中发现,当中有接近 12% 仍有吸烟习惯,有接近六成人是超重或肥胖及有四成人血脂偏高。在此研究中亦发现,有体重指标高的病人,通常血压都较高和好胆固醇水平亦较低。所以建议病人 更应透过多做运动,配合均衡的饮食习惯,从而减慢病情,减低心脏病发的危险。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未雨绸缪,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心脏并不是一件难事。详细的研 究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心脏超音波检查

Yu, C. M., Sanderson, J. E., Marwick, T. H. & Oh, J. K. (2007). Tissue Doppler Imaging: A New prognostica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49 (19), 1093- 1914

心脏检查对心脏病患者来说相信都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中,超声心动图(心脏超音波检查, Echocardiography)就是目前最常用而又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透过使用超声波,医生不但可以为患者评估心脏的大小和形状、心脏的排血量,和 心脏的损伤,更特别的是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看看有没有在心室收缩时,出现血液倒流心室的情况,以达到协助诊断,找出病因和病情监察的目的。此外,组 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则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心脏的血液流动方向和速度,对协助评估及诊断心脏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和高血压的病情,与超声心动图发 挥相得益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以上的两项检查都没有副作用,不会为病人带来额外的痛楚负担。详细的资料,可于上述文献中找到。

Chair, S. Y. & Pang, A. M. H. (2008). Patient education befor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ritish Journal of Cardiac Nursing, 3 (1), 32-36

近年,冠心病已经成为香港人的第二号杀手,病者更有年轻化的趋势。有研究指, 随着病患者的知识水平提高, 心脏病的术前教育有助提高病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增强治疗的信心,对治疗的满意度都因此大大提高。研究指一个有系统性的术前护理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术前开始静脉输入、穿剌部位在腹股沟或手腕动脉、穿剌部位会被剃毛和禁食六至八小时;手术时病人会仰卧、遵医嘱闭气数十秒及当注射显影剂时 全身会有热的感觉。术后病人要卧床休息数小时,并要注意穿剌部位有否出血和出院后的生活习惯需要的改变等,可以有效地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 相比已接受手术但没有术前教育的病人来说, 他们的心脏病及其管理的知识比较高。有见及此,近年 医护人员亦相应地加强对心脏病的术前教育,为病患者带来更多更新的心脏病治疗信息,减低病者对心脏病及治疗的误解, 于治疗效果上带来相得益彰的作用。研究详情请参考以上的文献。